新华日报·文化产业周刊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出愈发嘹亮的南艺之声

  师资团队     |      2024-12-04 18:11

  

新华日报·文化产业周刊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出愈发嘹亮的南艺之声

  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根本保障源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教育教学完善,大力涵育★◆★■“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教师队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112年前,刘海粟先生创办南艺前身上海图画美术院时★■■■,就鲜明提出了“救济烦苦、惊觉睡梦”的办学宗旨,此后更是将蔡元培先生的◆★★“以美育代宗教”主张奉为圭臬。如今,南艺学子投身社会美育★◆■◆◆◆,既是历史责任的传承■◆★◆,也是时代使命的召唤★■◆★。

  今年9月,习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

  在创新浪潮中“勇当先锋”,去年9月◆◆★★■★,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评选结果公布,由南艺8名师生完成的作品《O-GLOVE——手语翻译智能手套》斩获国赛“星系级◆■★■◆★”作品(最高奖)◆◆;同样在去年,首届中国人工智能工业设计大赛总决赛舞台上,该项作品摘得大赛最高荣誉“至尊奖”。

  ◆★“我们将深度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进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文化服务工程■■■◆、社会美育服务推广工程★★,引导师生踊跃投身乡村振兴和城市发展■■◆★★,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张凌浩说。

  今年5月20日,南艺依托第九届520毕业展演嘉年华★◆◆■,开展“所见即我 作品代言”2024年“沉浸式★■■★■”就业推介系列活动。整座校园化身招聘大平台■■,240余家用人单位的800多位招聘官漫步校园,“沉浸式”观展看演,实地观赏和体验毕业作品■★■◆★。学生们落落大方地向用人单位推介自我。透过毕业作品这张最具个人特色的★■“求职简历”,更多优秀文艺人才斩获◆★★“令人心动的offer”。

  面对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南京艺术学院主动求变★★◆★,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把强化使命担当★★■■★、提升科技自觉、推进艺科融合作为改革方向◆★■,以现代化为指向,以科技化为手段,以艺科交叉融合为路径,以系统集成改革为突破,让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向经济社会主战场源源不断输送高素质人才◆★★。

  顺应时代需要,跳出传统艺术院校发展路径■★◆,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式创新■■★■,用艺科融合的思维指导专业学科建设★■■★◆■,推动人才培养能级跃升■★★◆■,是南艺着力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路径■◆。

  高度聚焦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南艺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以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驱动。2023年9月8日,南艺召开的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学校领导班子换届。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新一届班子旗帜鲜明提出◆■◆■◆★,要将南京艺术学院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综合性艺术大学,并系统构建◆■◆“13510”总体战略布局,标志着学校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一方面,关注“紧缺急需领域专业”建设,继续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鉴赏与修复等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特色专业;另一方面◆★★■◆,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布局科技前沿交叉学科,积极探索传统艺术专业数字化升级,新设数字艺术学院◆◆■■、现代音乐与科技学院★■◆◆,将数据分析◆■◆◆★、参数设计、动作捕捉、声音拟合◆■★◆■★、视觉渲染、数字孪生等理念或技术融入学科建设范畴,形成崭新的艺术形态和表达方式。此外,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消费★◆■■◆,整合资源开设智能交互设计、音乐剧等专业……

  今年8月,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一经上线,就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破圈热潮,吸引了全球玩家的目光◆◆■。南京艺术学院毕业生孙木子带领的团队作为《黑神话:悟空》最主要的开发合作伙伴★◆,全程深度参与游戏开发过程,负责视效的制作流程。对团队来说,他们坚持初心★■◆◆、秉持匠心,做一直在“取经路”上的“天命人”。

  ★★“艺术院校拿不出优秀艺术作品◆■,就培养不出优秀艺术人才,也很难取得良好的同行认同和社会声誉。”张凌浩说。

  10月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全国总决赛现场,南艺参赛项目《基于AI合成语音技术下儿童教育与陪伴产品的创新推广》又将高教主赛道金奖收入囊中,刷新学校参与该项赛事的成绩纪录……

  ★■■“青年教师是一所高校的■■■★◆◆‘种子’。”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张凌浩字字铿锵★◆,“近年来,南艺高度重视青年师资人才的培育◆★■■,实施一流人才培育工程,坚持扭转‘五唯’倾向,多措并举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今年5月★■■■,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揭晓■★■★■,由南艺传媒学院教授薛峰领衔师生团队创作的动画短片《我的漫画日记——英雄的一号井》荣获“综合动画短片奖”铜奖。

  此外◆■★★■★,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今年6—7月,南艺还与阿联酋·本·扎耶德人工智能大学合作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人工智能音乐大师工作坊■◆。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强调“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新时代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实施一流人才队伍引育工程。发布《南京艺术学院人才兴校战略行动方案》,出台人才兴校◆■◆“344工程★■■★■■”,完善◆★■■“育才★★◆◆◆、用才、留才”三项机制,实施人才高地铸造工程,通过专项人才激励机制和重点项目支持等方式引进国际一流艺术院校青年优秀人才。启动“海粟人才计划”和“瑞华至美人才基金项目”,两批共遴选38名40岁以下青年拔尖和骨干教师重点资助培养。

  近3年来◆◆★★■◆,新增本科专业5个■◆■,已实现文化艺术领域“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技”新兴艺术类专业全覆盖。目前,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位列全国艺术院校第二。10个专业获评2024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行榜A+等级,在全国“非双一流■◆★◆”的单科性大学中位列第一■★■■★★。

  十年前,习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全产业生态再造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俞锋说,高等艺术教育作为文化创新的摇篮,应积极融入并引领产业生态的再造过程★■◆,打造拔尖艺术人才培养新模式——核心观念★■◆★★,便指向素养提升■★■★◆★,提高学子人生的◆■■★★★“上限”■★★◆■。

  打造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双高地★■★◆◆■”★◆■★★■,整合政产学研资源,全面推进艺科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集聚更多具有科技创新力和艺术审美力的优秀人才。南京艺术学院与南京市共建■★★★◆“环南艺”艺术科技融合创新园区和城市中央艺术公园;联合中科大、东大★■◆★◆、南邮■■■◆、南医等高校,合作共建★◆★★◆“跨学科数智融合创新中心”、“元宇宙艺术与设计研究院”■◆◆★、艺术与科学创研中心、艺术与健康研究院;与中国电信江苏公司◆★◆、江苏有线、中博信息技术研究院共建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数字人及数字媒体技术创新基地■■■★■、AI新质生产力赋能影视文化内容创作孵化基地,打造学科创新的新引擎和新高地。

  为此◆◆◆■★■,南艺牵头成立全国艺术院校美育联盟和江苏省学校美育润心工作联盟,深入实施美育浸润行动■★,积极推动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建设,开发“南艺美少年■■★◆◆◆”■★■◆“芳华尚美★◆◆◆”等全年龄段社会美育服务项目◆◆◆◆■。近年来,承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超百场,引导学生在文化服务中施展才华,在城乡建设中展现担当。

  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走好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之路,立潮头、当标杆■◆。在教育部公布的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入选名单中,★■■■★★“南京艺术学院‘四美四育’美育育人体系的建构与实践■◆★★”成功入选。南京艺术学院着力倾情打造“立德树人★★★◆◆◆”新范式,通过涵养◆◆◆“心之美”◆★■◆◆◆、弘扬“文之美◆★◆◆”★◆、创造“艺之美”、实践“行之美”,培育◆■■◆★★“美的追随者”“美的传承者”“美的创造者”和“美的播撒者”◆■◆★■★,形成了富有文化艺术特色的高校思政育人新模式。

  学校抢抓艺术学科目录和学位点调整契机,获批艺术学、交叉学科门类下2个一级学科博硕士授权点和5个专博点◆★★、5个专硕点,学科门类和学位授权点数量实现双增长,博士点数量位列全国艺术院校第一◆◆★■★★。

  工作坊结合国际前沿的音乐科技发展成果,内容涵盖音乐、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等,为师生提供全新的教学、科研和艺术创作视角与方法论,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跨领域知识的交融与共享。

  以数智技术赋能教育变革为突破,在进一步构建多方协同创新育人模式上下功夫。在南艺◆■◆,各学院积极与多家头部企业、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将横向课题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响应企业创新需求,探索建立企业出题、高校答题的攻关模式,搭建集中优质资源协同培养★■,不断拓宽数字传媒类人才国际联合培养渠道。

  实施师资铸魂培养工程◆■★★。全面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通过选树典型、强化培训、加强考核等举措,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2020年以来两次召开学校人才工作大会,两次更新《师德手册》,明确把师德师风作为人才引进◆■★◆、职称评聘、人才项目选拔等环节的首要指标。

  如今,打开校门办学已成为社会共识。高等艺术教育从更高站位谋篇布局,离不开校地之间的双向奔赴。今年9月,南京艺术学院与苏州相城高新区正式签约共建南京艺术学院苏州数字产教融合发展研究院,签约各方将携手打造校企合作研发、人才培养、师生创新创业的示范性基地■■★■◆,积极探索校地协同、产教融合新路径★■■,更好地推动人文与经济良性互动。

  今年6月,芬兰米里亚姆·海林国际声乐比赛传回捷报——南京艺术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生徐晶晶夺得冠军,创造了南艺学子在国际顶级声乐赛事中的最好成绩■◆◆◆■★,这也是中国选手时隔30年后再次问鼎该赛事。

  基于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近5年来,南艺共新增国家级人才7人,省级人才79人★★◆◆。

  实施青年艺术人才科研与创作提升工程■◆★◆■◆。经过近年来学校大力引进人才,尤其是国际国内知名高校优秀博士生,40岁以下教师占比45.4%,青年教师已经成为学校师资队伍的主体。学校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设立“青年教师自主科研计划”“主题创作扶持计划”,为青年教师松绑◆■◆★,支持青年教师自主科研和创作,方向任务自主设定,鼓励其积极参与■■“新文科”■◆、交叉学科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改项目和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教学、科研和创作水平。

  经风雨而茁壮、历沧桑而弥坚★★◆◆■◆,一个多世纪以来,南艺“闳约深美★■■◆、不息变动◆★◆◆◆”的校训精神和办学理念愈发熠熠生辉■◆★◆■。南艺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切入点■★■◆★■,打破束缚艺术教育发展的固有阻碍,构建更加开放★■、灵活、高效的教育体系。应时而变■■★、因势而动■■■◆■◆,更多南艺学子心怀赤忱深厚的家国情怀,胸怀艺术大美,在守正创新中寻求突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出愈发嘹亮的南艺之声。

  沿着习的江苏足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南艺师生创作主题作品300余件◆★,成功举办“新时代山乡巨变”主题艺术作品大展并进京展览◆■■。今年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上★★■,南京艺术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李建鹏的油画作品《远方》荣获“中国美术奖”铜奖,也是本届中国美术奖江苏省唯一获奖作品★■■◆■■。

  教师队伍壮大、师资结构优化◆◆★◆◆■,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底气。师资队伍好不好,人才培养成效是检验的标准。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俞锋指出★◆■◆,面对浪潮奔涌中的“科技发展之变■■”,南艺要想赢得先机■■★◆◆★、占据主动■★★■◆◆,就要顺应“新文科”发展新趋势和艺科融合新动向,改变学科专业独立发展的思维定式,打破过于细化的专业壁垒,推动资源要素共享整合与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形成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新布局。